这种借模糊信息制造恐慌、倒逼即时下单的操作,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差对用户进行诱导消费。而这场由营销噱头引发的讨论,也恰好戳中了当下家电市场的核心问题:作为目前拉动家电消费的关键引擎,2026年家电以旧换新国补真的会退场吗?
延续——政策长效化导向提供支撑
纵观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构建与成型,其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了从顶层设计到细则落地的完整推进周期。
2024年2月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,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。
2024年3月,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。两会期间,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,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,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,要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。
2024年4月,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推出了《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,方案明确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点任务,推动家电以旧换新;推动家装厨卫“焕新”。
2024年7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《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》,将统筹安排资金用于支持家电以旧换新,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,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。

同时,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到一些前置政策中的时间节点,2024年3月国务院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明确“建立长效机制”,且设定“2027年废旧家电回收量增长30%”的远期目标,政策跨年度延续具备顶层设计依据。
因而,2026年家电继续实施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完全合情合理。但为什么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关于2026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相关消息流出呢?我们以2025年的以旧换新政策为参考——2024年11月19日,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、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,将开展“两新”政策效果评估并总结经验,同时研究“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、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”,待履行程序后公开发布。
直到2025年1月8日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财政部发布《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》,才正式确定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国补延续——国补以旧换新不仅会延续,还从补贴范围、资源分配、补贴流程等多个角度,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升级。
由此可见,无论是从政策推进的连贯性、远期目标的设定,还是官方释放政策信息的最终时间来看,在2025年10月对2026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走向下定论,为时尚早。
终止——市场价格和拉动效应双下滑
那么,为什么又有观点认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会终止呢?原因则藏在市场表现中。尽管以旧换新国补仍是当前促消费的重要举措,但其实际撬动效果已逐步显现边际递减,具体表现为市场拉动动能减弱与产品价格结构偏差的双重压力。
回溯2024年,国补政策对家电市场的激活作用尤为显著。在政策刺激下,家电消费实现量额双升,企业生产与市场热度同步回暖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突破万亿元大关,较上年增长12.3%。这一数据不仅超过了2017年9454亿元的历史峰值,还创下全新销售纪录,为整个家电市场注入了强而有力的发展势能。
然而进入2025年,政策的刺激效应已明显减弱。尽管2025年前三季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.3%,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增幅更高达48.3%,但这种增长更多依赖年初政策加力扩围的集中释放,后续增速已呈现疲态。据奥维云网数据,2025年7-8月家电全渠道零售额同比增幅已大幅收窄至7%。并且,奥维运网进一步预测,2025年9-12月整体家电市场零售额将下滑15%以上,市场或再度面临阶段性承压,政策对消费的持续拉动能力遭遇考验。
与此同时,家电产品价格体系也出现偏差,逐步偏离政策初衷。与政策初期部分企业试图套取补贴不同,2025年企业更多陷入自主降价的价格竞争——十一期间第三轮国补发放时,部分地区将补贴申领时间限定在早8-10点且当日有效,这与多数商品“0点抢购”的低价节点冲突,导致消费者难以同时享受“低价+国补”双重优惠。在此背景下,购物类营销号推送家电优惠时,常特别标注“低于国补价”,本质是企业或平台通过自主补贴弥补国补限制带来的价格差,而这与国补“优化产品结构、引导合理定价”的初始思路已背道而驰。
而这种价格战的竞争,在双11期间甚至已经完全“明牌”。以京东为例,其推出的“买贵10倍赔”保障政策(覆盖海尔、海信、美的等头部品牌,10月14日20点至11月11日24点生效),不仅承诺消费者可申请最高10倍差价赔付,还叠加价保活动,但实质却是平台与企业以更激进的价格竞争抢占市场。
当国补间接沦为价格战的辅助工具,其原本激活合理消费、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价值被削弱,也让部分人开始质疑:以旧换新补贴是否仍有持续存在的必要,是否反倒会加剧价格战。
变动——或从“普惠”升级至“精准”
从政策顶层设计的延续性与行业发展需求来看,若2026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得以保留,大概率不会完全延续此前“广覆盖、低门槛”的普惠模式,而是可能转向更具针对性的“精准化”方向调整,核心体现在两大维度的优化上。
一方面,补贴产品品类将迎来调整,从“全面覆盖”转向“聚焦品需”。此前政策对家电品类的补贴范围较广,虽能最大化激活消费,但也存在资源分散、部分刚需品类占用补贴额度的问题。2026年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如果延续,或许将进一步收缩补贴品类边界,优先保留品需品类的家电商品——以提升用户生活品质为出发点的品类,以此探索对市场空白或低覆盖的潜力品类(如适老化家电、小型智能厨电等)的补贴支持,让补贴资源更精准地匹配消费痛点与产业短板,创造出全新的品类需求。
另一方面,补贴使用的价格段将有所调整,更注重“支撑产业升级”。过去部分低价基础款家电可享受全额比例补贴,虽降低了消费门槛,但对行业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的拉动作用有限。2026年或针对不同价格段产品设置差异化补贴比例:对单价较高但技术含量足、符合未来趋势的中高端产品(如搭载AI交互的大家电、高能效绿色产品)提高补贴比例,对基础功能款产品适当降低补贴力度,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消费升级。
总体而言,这两大调整的核心逻辑一致:以精准补贴为抓手,既引导消费者选择更高品质、更优性能的产品,更可以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、聚焦高附加值赛道,最终推动整个家电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,实现“以补贴促升级”的政策目标。
结语:
截至目前为止,2026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是否延续仍无确切消息,全行业依旧在观望。也有不少企业已抢先行动:有的压低价格以价换量,试图抢占疑似的最后一波政策红利;有的则绕开补贴,单纯靠低价抢夺市场份额,但两种路径都已经非常的不健康,对整个行业环境有害无利。
而政策究竟是会延续呢?无论是因为长效机制托底的延续,还是拉动效应下滑的终止,亦或是贴合市场环境的变动,三者均有充分的支撑。对企业而言,既需备好应对价格战的策略,也不该放弃高端市场,保护高端线的利润空间,毕竟高端赛道仍是长期竞争力所在。
【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】: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欢迎提供相关证据,发送邮件至731801816@qq.com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,侵权必究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