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11日,淘宝为盘活十一和元旦中间的淡季市场,联合27家品牌以“光棍节”为名义推出促销活动,最终,5200万元的销售额远超预期,这也成为双11的雏形。此后,双11的销售记录持续呈疯狂增长。但伴随着电商市场的迅速扩张,“单日促销”模式逐渐难以承载巨大流量——消费者在1天内来不及细致筛选商品、完成下单,商家也面临订单集中爆发的压力。
从2012年起,双11活动时间开始向前拉长;2020年,天猫进一步调整活动节奏,首次将会场分为上下两场:第一场从10月21日开启预售、11月1-3日支付尾款,第二场覆盖11月4日至11日,通过“分阶段释放需求”优化体验。与此同时,其他平台也积极跟进,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氛围中,双11的启动时间被不断提前,到2024年,核心平台的双11预售已提前至10月14日的晚8点。
2025年的双11“时间战”则进一步升级:10月9日,抖音率先上线“抖音商城双11好物节”,较2024年同期提前4天,同步开放“立减折扣”、“消费券申领”等核心优惠,主打“无需凑单即可享好价”的简化规则。
对于双11启动时间的持续提前,一方面这是平台对于流量匮乏、获流程本高昂的市场背景下,一种有效的抢流手段。以今年双11抖音已经公布的首日数据来看,平台整体销售额显著增长,其中销售额破亿元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800%,超10万个电商作者销售额同比增长200%,销售额破千万元的单品数量同比增长500%,直观地传递出提前启动的市场反馈。
另一方面,从本质上而言,双11的提前是对市场痛点与消费需求的回应。此前,随着双11新鲜感消退,叠加复杂的优惠规则、物流拥堵、集中售后等问题,消费者体验感被大幅削弱,商家也面临“销售效果不及预期”的困境,因此“提前启动”成为平台抢占市场注意力、锁定用户消费预算的重要策略。而2020年起,对双11周期的拆分规划,更是在缓解商家仓储物流压力的同时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充足的选购对比时间,与当下趋于理性的消费观念高度契合。
双11时间前移但内容空置,引流内容变化不大
从10月9日至15日平台陆续启动双11的这段时间来看,多数平台虽实现了“时间提前”,但活动内容与高效引流动作并未同步跟进,呈现“时间前置、内容空置”的状态。
以京东为例,10月9日开启活动首日,其APP首页仅有一个内容上相对宽泛的导入栏。
综合天猫与京东的活动日历及实际活动内容可见,本轮双11的“时间前移”更偏向“宣传期提前”,实质性活动内容与往年相比无明显创新,且真正的核心活动尚未启动,导致就目前来看,“时间提前”并未能转化为“内容升级”或“引流增效”。
变量:美团入局传闻引关注,即时零售或成新战场
本轮双11并非毫无新意,“美团是否参战”的传闻持续引发关注,若其入局,即时零售领域或将成为双11新的竞争战场。
从行业趋势来看,即时零售的崛起已成为必然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曾在公开场合指出:“即时零售市场的发展是必然趋势,是市场、技术和政策三轮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”。尤其在传统电商模式市场规模逐渐见顶的当下,即时零售已成为各大平台拓展业务边界的重要方向,这也为美团参与双11提供了逻辑支撑。
从618的活动周期看,美团早具备切入双11即时零售赛道的基础。依托成熟的外卖业务,美团已构建起规模可观的闪电仓网络,且以“高频快打”的品类运营逻辑,将业务范围逐步拓展至数码、家电等小件实物商品的即时配送,在配送效率上显著优于传统电商平台。据2025年3月的网传数据显示,2024年美团闪购3C家电订单量接近京东全站的4成,其中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已超过京东全站,手机通讯类商品订单量也达到京东全站的4成,可见其在即时零售核心品类中已具备竞争力。
更具信号意义的是,美团在双11启动节点的动作——10月9日,也就是传统电商平台双11陆续开幕的首日,美团一如618外卖大战期间,向每位用户卡包中赠送免费饮品券,这一行为被解读为其对双11流量的主动争夺,进一步加深了“参战”猜测。
不过,美团若真以即时零售身份入局,也潜藏着“价格战加剧”的隐忧。从现有行业数据来看,京东新业务(主要为外卖)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达147.8亿,高额补贴已对平台利润形成压力;若美团再加入优惠大战,可能引发“超低价引流”的恶性竞争,既可能挤压中小商家利润空间,也可能因过度补贴影响行业长期健康发展。
截止到目前为止,美团的主流返利小程序——美团联盟中,还没有双11相关营销信息。
结语:
2025年双11的“时间战”与“内容空窗”并存,平台们忙着将启动节点前移,却未同步填充足够有新意的活动内容,传统电商的引流逻辑仍在沿用旧的路径;而美团入局即时零售的传闻,则为这场购物季注入了最大变量。
从早年单日狂欢到如今跨月周期,肉眼可见,双11的活动正在越来越繁复、冗长,不断消耗着消费者的耐心。但实际效果却非常一般,各平台已多年不再公布增长情况。作为全年最大的促销节点,双11若想持续激活消费活力,或许需要重新思考“拼时间”的意义——从来不是谁赢得了“时间差”,而是谁能真正留住用户的信任与选择。
【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】: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欢迎提供相关证据,发送邮件至731801816@qq.com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,侵权必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