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
评测
数据
企业
大字吸睛VS小字免责,罗永浩称之为“行业陋习”
   
来自:潮流家电网 发布日期:2025/9/30 11:25:23
一张小米Xiaomi 17 Pro的宣传海报近期搅动手机圈风云。海报主体用醒目大字标榜“逆光之王”“小尺寸续航之王”,右下角却暗藏一行小字:“这是产品设计目标”。这种“大字诱惑+小字注解”的设计,被网友调侃为“小字文学”,吐槽“看广告还要自带放大镜”。


  随着争议发酵,星纪魅族集团中国区CMO万志强与罗永浩的接连发声。

  魅族高管万志强回应,称小字标注是“为了合规”,强调广告法禁止绝对化用语,厂商不得不添加限定词规避风险。但他特别指出,魅族内部明确要求限定词“尽量明显,避免误导消费者”,直言“产品观中包含价值观”,暗指行业内存在标注过于隐蔽的乱象。


  罗永浩则在直播中直言:“这是行业普遍陋习,并非小米独创”。他以锤子科技曾用“东半球最好用手机”后逐步添加限定词的经历为例,揭示行业潜规则——在吸引眼球与规避处罚间寻求灰色平衡。但他同时呼吁:“若能借此推动全行业整改,就是好事”,将矛头指向机制性问题而非单一品牌。

  两位业内人士的发声,实则触碰了广告法的核心争议点。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“合规擦边”:既用“之王”等词抓住消费者对“极致性能”的追求,又以“目标”二字规避“虚假宣传”指控。这本质是“用大字换流量,用小字逃责任”,透支的是全行业信誉。


  网友的激烈讨论,实则是用户对“信息对称权”的强烈诉求。在社交媒体上,“如何识别海报小字陷阱”成为热门话题,部分科技博主甚至制作了“避坑指南”,教用户用放大镜查看备注条款。这种用户端的觉醒,正倒逼行业进行自我革新。

  争议背后,是手机行业同质化竞争下的营销焦虑。当硬件创新进入瓶颈,部分厂商便在宣传话术上“下功夫”,却陷入“越套路越失信”的恶性循环。魅族与罗永浩的回应,共同指向一个结论:合规不该是文字游戏的遮羞布,而应是透明沟通的基础。

  两者也恰好代表了两种路径:前者通过优化视觉设计减少误导,后者呼吁全行业摒弃“文字套路”。更根本的解决方案,或许在于技术竞争的回归——当厂商能以真正的创新(如折叠屏、AI影像、端侧大模型)吸引用户时,“最”与“第一”的争夺自然会失去意义。

  当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真实体验,当监管对“误导性宣传”的界定日趋严格,在法规框架内,厂商有权通过合理备注规避风险,但若将小字作为“免责金牌”,甚至刻意弱化关键信息,终将损害品牌长期价值。手机厂商要明白的是:真正的“王者”从来不是海报上的夸张修辞,而是经得住检验的产品实力。告别文字游戏,回归技术创新与坦诚沟通的本质。
谢 谢 您 光 临 潮 流 家 电 网 !